什麼是WISE?
什麼是WISE? 以課程為基礎的 探究式專題 學生參與 互動模型 教師工具 免費與開放原始碼
最新消息

◎ [23/06/21] CWISE組件 繪圖板/概念圖 調整中

◎ CWISE操作指南:教師與學生使用說明

◎ CWISE課程及平台使用說明:
CWISE 手冊 PDF
CWISE 教師使用介紹 PDF

地球科學
  • thumb

    穿越時空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了解人類演化

  • thumb

    冷吱吱!

    本課程活動內容如下, 以氣象實測資料來了解鋒面及寒潮的概念: 1.學習圖表資料之繪製、分析與運用。 2.以互動式動畫及網路蒐尋資料發現造成寒害的原因。 3.以腦力激盪、討論與評論等方式找出減災方法。

  • thumb

    與颱共存

    本課程利用中央氣象局之歷史颱風資料庫之資料,讓學生學習從大量數據中,利用分類的方法,可以看出某些事物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連性。並從資料蒐集及分析的過程中,瞭解颱風的特性及各地區致災的原因。 本課程架構在cwise平台上,學生可以使用不同型式的評量問答方式自學,也可以在課堂上以分組討論型式及口頭報告方式學習,遠距、實體並行。

  • thumb

    Seafood Manager- 從海洋科學看漁業政策

    教案以「永續漁業」為題,第一節課透過漁貨競標線上遊戲(內含各船隻漁獲看版、價格計算程式、整體海洋漁業資源),學到過漁現象背後發生的可能原因,第二節課以以台灣櫻花蝦漁產業為例讓學生從文本資源得知漁業管理、海洋科學研究對永續漁業的重要性。

  • thumb

    活躍的板塊邊界

    地球歷經了46億年的歷史,內部仍存在巨大的能量持續不斷影響著地球表面,科學家以「活的地球」來形容地球受到內營力作用下活動不斷的現象。本課程將在全球尺度之下,提供多樣地質與地形的證據讓同學檢視、比較、分類,認識板塊的運動與邊界產生的活動與構造,進而驗證板塊邊界的模型。課程進行時則採用多元的學習方式,如:生動的「板塊拼圖」活動,兼顧觀察能力的加強與趣味;「活躍的板塊邊界」活動則強調觀察與分類能力;「板塊往哪移?」與「換個角度看地形」兩個活動能培養學生運用網路資源、增進資訊媒體相關技能;「板塊邊界大點名」活動著重資料的統整能力。

  • thumb

    水生雲起探能源

    本課程主要讓學生知道再生能源與太陽能的關係,並瞭解再生能源發展的現況與困境。課程從學生熟悉的水循環開始,引導學生發現水循環過程其實是一個太陽能轉化的過程,而再生能源主要的能量來源就是太陽能,且蘊藏在我們周遭。 接下來從颱風的生成過程及人類利用水力的方式,思考增加再生能源密度,及取用再生能源的方法,特別是注意供電應配合需求,及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 最後,以提出新創計畫的方式,讓學生閱讀再生能源的發展現況,鼓勵學生發揮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再生能源的困境提出解決方案,並進行分享。

  • thumb

    極端天氣災害因應

    透過氣候變遷引發的真實極端天氣事件,分析可能造成的災害和影響,同時藉由科學家長期環境監測的數據與對未來環境氣溫的模擬,體認氣候變遷並不是「未來」才會發生的事,而是「進行式」。而且極有可能現在國外發生的天氣災害,也會出現在我們的週遭,如何由國外慘痛的經驗中獲取智慧,讓學生能增加危機意識,並能提早規劃避災、減災及救災策略的能力。

  • thumb

    四季成因--轉動的地球

    將課程內容嵌入線上科學探究平台 CWISE,搭配線上免費模擬太陽位置的軟體3D Sun-Path(http://andrewmarsh.com/software/sunpath3d-web/),可以改變地點、時間,也可以任意拉動改變視角,引導同學們觀察和比對模擬軟體及真實影片,再利用教師自製簡易模型教具(保麗龍球分別代表地球和太陽、竹籤為不同緯度的地球人),實際模擬日地位置關係,並拍照標註不同季節、不同緯度的地球人所見的太陽位置,彙整設計線上即時測驗;最後透過看教師在不同緯度拍攝的 VR 影片,希望將身歷其境的感受深植同學們的心中,讓同學們期待有一天能學以致用,到世界各地旅行時,能去觀察當地的太陽視運動!

  • thumb

    氣候變遷與節能減碳

    全球均溫逐年上升,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災變天氣...等新聞更是時有所聞。而台灣要面對的不僅是氣候變遷,更是氣候緊急狀態,不能只是口號上的宣導,而是必須做好因應的措施。氣候變遷影響的不只有溫度、降雨及海洋系統的衝擊。更影響了陸域、海域棲地與生態、農漁畜牧業生產與發展、人類健康等,可知氣候變遷並非一國或是一個產業的事,而是互相影響、息息相關,然而台灣並非聯合國的成員國,也無簽署國際公約,如何面對全球議題並採取行動,則是我們現在應該學習的。

  • thumb

    永續發展行動方案 ( Acts for SDGs ) 行動刻不容緩!!

    前言: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行動刻不容緩!! 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聯合國在2015年為全世界訂定出的一系列期望,希望能在2030年實現。目前共有17個核心目標(Goals)、169個細項目標(Targets)、230個參考指標(Indicator)。 倫敦地質學會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IUG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心(UNESCO),提出地球科學能夠貢獻於永續發展不同面向的行動方案,臺灣的高等教育與國民教育亦在近幾年開始將永續發展做為終極的教育目標之一。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登錄世界各國5447個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行動方案,做為未來行動的參考依據。

  • thumb

    校園氣象觀測

  • thumb

    校園替代能源

  • thumb

    921集集地震震度調查野外考察活動

  • thumb

    國三地球科學-四季成因(課程)

  • thumb

    衛星雲圖

    本單元是以「雲」為主體,從雲在地表的分布及外貌,感受地表的大氣流動及水氣凝結,從而知道雲與天氣、氣候的相關性。此單元大致分為三個段落: 一、 天有不測風雲:觀察全球衛星雲圖的動態影像,建構出全球大氣環流的模型。二、坐看風生雲起:從卷狀雲、層狀雲與積狀雲三種雲的基本型態為辨識基礎,知道不同型態的雲是受到不同的氣流條件或氣象因子所影響,甚至在積雨雲等出現時會發生不穩定的天氣。三、俯視雲象萬千:從紅外線與可見光衛星雲圖檢視出雲的特徵,再進一步從衛星雲圖的動態影像中,辨識出鋒面、颱風及寒潮等天氣系統的演變

  • thumb

    彩虹的故事

    本課程主要概念為彩虹形成的原理,利用「北海岸一日遊」的學習情境介紹在旅遊中的科學概念!

  • thumb

    星星的運動

    利用線上星圖軟體與天球模擬軟體,引導學生觀察恆星視運動,配合鷹架式由淺入深的問題討論,幫助學生了解恆星的周日運動與周年運動。

  • thumb

    寒武紀

    透過影片介紹、圖片觀察、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由化石碎片重建古生物型態,以實作方式去體會科學家研究時的過程與態度,學習科學的精神與方法。

  • thumb

    2014板塊構造運動-課程

    本單元從生活中常見的火山、地震經驗引入,介紹地球內部的構造與熱對流,進而瞭解板塊運動的種類與特徵。本課程融入許多圖像、動畫表徵,並搭配地震軟體幫助學生看見較真實的地質資料,讓所學與真實世界產生連結。

生命科學
  • thumb

    城市裡的保育課題

    海洋島嶼的生物特有種比例遠較大陸地區高、物種滅絕速率亦大,島嶼生物及其環境之保育為生物多樣性保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Vitousek, 1995)。台灣島上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歧異度在學術研究與生態保育方面皆有重大意義,但伴隨人類活動、開發與經濟蓬勃發展而來的,使本就有待維護的生態系變得更加脆弱。 本課程以生態系服務的重要性為引論,再導入新興的「城市生態系」概念,讓學生們了解課本上提到的生態系並不僅限於野外。接著納入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展望全球再聚焦台灣,希冀讓學生生態保育並不只是出現在課本裡的範例,而是每個人都應該實踐的現在進行式。

  • thumb

    台灣只有一個,希望你在我也在!

    (一) 透過環境相關議題《二廚帶你去旅行—老鷹紅豆篇》引起對生態環境議題的關心。 (二)在食物鏈、食物網、能量塔及生物放大之科學知識的建立中,能應用歸納習得知識,藉本教學活動的操作,精熟習得基礎科學知識,且在透過與同儕的討論的過程中,分享科學發現的樂趣。 (三)從課程設計中,學生能將所習得的知識正確的連結到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及實驗數據,並推論出其中的關聯,進而運用習得的知識來解釋自己論點的正確性。 (四)在《狩護臺灣》的線上學習中,由遊戲認識本土種及外來種生物,各種法律的對保育保護的影響,以及獵槍在本單元中的反思,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與時俱進。 (五)由埃及聖鹮的報導及《黑鳶來了—農村護應計畫》及再次回顧《二廚帶你去旅行—老鷹紅豆篇》的影片,將所習得的科學知識,連結到自己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學習自我或團體探索證據、回應多元觀點,提出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完成「ORID」焦點討論,以人類可以採取行動來維持生物的生存環境,使生物能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繁殖、交互作用,以維持生態平衡。

  • thumb

    小世界大發現

    本模組課程核心概念聚焦於尺度及微觀尺度下的生物知識概念,設定於國中七年級自然科學之初始學習階段,重視學生的觀察力、描述力與表達力的培養,期待學生啟動對自然事物的好奇心,能維持探究自然科學的動機。

  • thumb

    沒有一滴水是廢水!

    水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從飲用、洗條、澆灌、加工到遊憩,無一項不與水有關。學生大多能說出我們的日常用水從何而來,但卻很少知道我們製造出來的廢污水流向哪去。 本課程先藉由閱讀台灣污水接管率等資料,以瞭解台灣污水處理的現況。後藉由一連串的水污事件說明不管有心還是無意,排出到水環境中的污染物,將透過生物放大效應與食物鏈影響到我們,沒有眼不見為淨,因為人類終究還是得面臨苦果。 接續介紹水資源回收中心為處理污水所做的努力,也從中知道任何的處理都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包含時間、金錢與能源。最後藉由新竹市喝好水地方公投一事讓學生知道「喝(用)好水」不只是人類的基本權利,在這個星球上也還有其他生物同時要用水!因此與其末端耗費大量時間、成本去除下水水中的污染物,不如在用水時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1.適用年段:國中7~9年級 2.學習內容: Me-IV-1 環境污染物對生物生長的影響及應用。 Me-IV-6 環境污染物與生物放大的關係。 Gc-IV-4 人類文明發展中有許多利用微生物的例子,例如:早期的釀酒、近期的基因轉殖等。 3.適用單元: 7年級自然-人類與環境 8年級跨科-永續-人類與環境的平衡 9年級地科-全球變遷

  • thumb

    有酵無酵大不同1117整合

    酵素在生物體的代謝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生活中也常見許多酵素製品,本課程首先以生活中常見的酵素廣告、文宣為題材,帶領學生認識酵素的功能與特性。並以人體中容易取得的酵素---唾液澱粉酶分解澱粉(糯米紙)的現象進行推測,並進行實驗操作及設計,以熟悉酵素特性、澱粉及糖分檢測、實驗設計等能力。最後,以生活化的例子引進其他消化酵素及消化系統的介紹,使學生對酵素的功能及特性有更深入的認識,並進一步了解其在消化系統中扮演的角色。酵素在生物體的代謝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生活中也常見許多酵素製品,本課程首先以生活中常見的酵素廣告、文宣為題材,帶領學生認識酵素的功能與特性。並以人體中容易取得的酵素---唾液澱粉酶分解澱粉(糯米紙)的現象進行推測,並進行實驗操作及設計,以熟悉酵素特性、澱粉及糖分檢測、實驗設計等能力。最後,以生活化的例子引進其他消化酵素及消化系統的介紹,使學生對酵素的功能及特性有更深入的認識,並進一步了解其在消化系統中扮演的角色。

  • thumb

    族群數量知多少

    「族群與群集」是國中生物重要的單元,本課程以「族群」概念為主要核心,延伸出生態系組成、影響族群因素、族群數量估計等三個課程層次,透過CWISE介面多元的操作,使學生沉浸在主題脈絡中。 本課程可作為國中生物「族群與群集」的輔助教材,學生能在教師授課前先自學,或利用專題內設計的單選、配合等題目釐清觀念。 本課程設計的情境符合實際生活,如以台灣石虎的調查作為文本引起學生動機,最後以大甲媽祖遶境人數估計收尾,使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生活背景中,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學習動機。 透過CWISE直覺化的介面設計,在每個活動後有數題簡單的診斷測驗,部分題目也有指引或提示,學生能即時收到回饋,使學業程度待加強的學生也能耐心完成。

  • thumb

    我們一樣不一樣

    本課程模組主要規劃使用於國中階段,但亦可彈性使用在不同階段的學習。 以課程涵蓋的學科內容而論,本課程模組主要涵蓋生物科的遺傳學的內容,可獨立進行,可作為學校部定課程執行時的替代或輔助課程,亦可作為學校彈性課程執行之參考。 以課程的使用性而言,本模組可完整參考運用於學校課程(模組規劃預定的時間為4至6節課),但仍可依使用者基於課程目標選取其中部分的活動或步驟進行調整、增刪或重組,不必須受限於審定版教科書內容的進度。 本課程所涵蓋遺傳學的概念,主要為孟德爾遺傳法則的內涵、育種與人類生活的關聯,課程脈絡的鋪陳主要透過學生的文本閱讀經驗,引導學生在身歷其境般的情境中經歷一場探究與實作(模擬),強調學生觀察、思辨、批判、組織、統整以及形成合理論述等能力的培養。 此外,本課程模組側重科學認識論以及學生對科學方法精神與內涵的理解,期待學生能在探究歷程中感受、意識到科學家的經驗與科學方法的特徵,因而在特定階段引導學生省思或進行後設,設計反思性的問題促進學生交流與討論。透過閱讀與經歷科學家的經驗,認識科學、認識科學家,也同時認識自己(性向),促進自我概念的形成或理解。 具體而言,本課程模組共設計5個活動,除了第一個活動的步驟1提供模組課程的說明,每個活動皆有3至5個步驟,每個步驟包含若干個組件,即教學評量的內容與鷹架;前4個活動聚焦在遺傳概念模型,最後一個活動則基於前述活動內涵,延伸至育種演進與人類生活的關聯,引導學生串聯課程模組中各活動的內涵。

  • thumb

    生物圈的能量流動

    「能量流動」是貫穿宇宙萬事、萬物的共通法則,是自然科學重要的跨科概念,在國中自然科教學中,七年級安排在上學期學習細胞的構造、生物體的營養,其中前者簡略地提到呼吸作用,後者包括營養成分、光合作用與消化系統;而在下學期時,則用食物鏈、能量塔表述了生物如何將環境間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因為教材分散在上下冊的不同單元,導致學生多記憶破碎的知識,無法建構物質與能量的統整概念。本課程設計為一延伸統整教材,使學生能夠從生活情境中察覺能量的存在與流動,並透過分子模型的操作,建構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為相反的反應式,了解物質在生物與非生物世界間的變化轉移。

  • thumb

    植物與生態平衡

    本課程主要針對七年級自然科課程,配合下學期第六章人類與環境。本課程主要探討環境中的植物種類與數量對於生態上的平衡與環境因子有顯著的影響;本課程目標為帶領學生探討環境因子如何影響植物的生長與植物生長於適當的環境後如何顯著的影響環境因子。課程規劃首先帶領學生閱讀影響植物生長因子的相關科學文章,以此讓學生理解植物的生長受到土壤性質、pH 值、濕度與光照等因子的影響。接著在以引導式科學探究實驗引領學生設計實驗探討哪些操縱變因可能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同時,探討植物在生長之後對於環境因子影響,最終探討不同種類植物苗的固土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習得:植物的生長受到哪些環境因子的影響、植物也會影響環境中的部分環境因子、設計實驗的能力、植物的根部對於土壤介質有固定能力等相關內容。

  • thumb

    誰與爭峰-「光電能源」與「環境生態」間爭議探討

    透過實作,了解植物及森林對調節環境溫度及固碳的重要性,並進一步由「光電上山坡」的議題,探討在能源短缺的現況中,森林生態系的保存與綠能的開發兩者之間的矛盾。 希望學生能由「森林的功能」、「綠能的開發」角度,提出想法和見解,並進行反覆思辨 。除了希望能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外,更希望能讓學生以己之力,為地球盡一份努力。 1.適用年段:國中7~9年級 2.學習內容: Db-Ⅳ-8植物體的分布會影響水在地表的流動,也會影響氣溫和空氣品質 Lb-IV-2人類活動會改變環境,也可能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Lb-IV-3人類可採取行動來維持生物的生存環境,使生物能在自然環境中生長、繁殖、交互作用,以維持生態平衡。 3.適用單元: 7年級自然-人類與環境 8年級跨科-永續-人類與環境的平衡 9年級地科-全球變遷

物理學
  • thumb

    速度、引力與運動

    生活中物體會因受力而引發運動,若作用力是具體可見,學生較容易理解,但自由落體受到地心引力作用而產生的運動現象,因學生看不到無形的地心引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不容易了解抽象的引力作用。坊間各家版本的教科書多透過簡單文字說明,或直接以萬有引力公式來詮釋引力對物體的作用,而產生不同的運動狀態,例如自由落體、物體上拋產生拋體運動等,這對學生而言很難聯想引力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係。 自由落體過程是一種加速度運動,不僅可以延續加速度運動單元,更可以銜接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加速度定律(F=ma),物體受引力時產生的加速度運動。另在功與能單元中討論物體的動能與位能轉換,也經常使用自由落體作為範例,說明動能與位能間的轉換以解釋力學能守恆。 本教案期望透過具體可見的探究活動操作與教師的引導,提供適當的鷹架,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無形的萬有引力對物體產生的運動影響。課程內容以自由落體和物體的加速度運動為主軸,透過多媒體的操作媒材,具體化不同高度、質量、體積等操作變因,來探討在不同時間物體運動的速度變化,相信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學習萬有引力與物體運動的相關概念。 1.適用年級:9年級 2.適用課本單元:南一版1-2速率與速度、1-3加速度、1-4自由落體等單元

  • thumb

    生活中的牛頓 - 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三大運動定律

    此課程期望學生能運用自學、思考及探究的能力來學習科學的概念。 A.牛頓第一定律:先以學生在運動會的經驗,跑步開頭連結感受帶入科學討論,後輔以科學史:伽利略的斜面實驗及思想實驗,帶學生去了解「慣性」科學名詞。並為第三章力學能守恆埋下伏筆。接著利用不倒翁互動式動畫,藉由三大情境讓孩子觀察影片中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慣性大小。 B.牛頓第二定律:情境與生活經驗結合,並操作 CoSci- 線上模擬實驗。強調控制變因法,藉由老師設計的指定條件,學生進行三個模擬實驗的操作。學生可以有步驟的刻意「觀察」 兩台推車的差異,進行「比較」和「分析」探究外力(F)、加速度 (a) 與質量 (m) 的關係,引導學生推測出三者之間可能的關係式,再回歸實驗去驗證關係式是否成立並試著操作模擬進行修正。讓牛頓第二定律不淪為是用來背下來的解題公式。最後加強學生對於圖表的分析與判斷。 C.牛頓第三定律:以游泳比賽的規則,引起學生思考其中科學原理。 D.最後綜合評量以小惠、小菁和班上同學進行二天一夜的「班遊趣」,為情境設計題目來串聯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1.適用年級:9年級 2.適用課本單元:翰林版:2-1 慣性定律、2-2 運動定律、2-3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康軒版:2-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2-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2-3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南一版:2-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2-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2-3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thumb

    比較有熱趣

    此課程期望學生能運用自學、思考及探究的能力來學習科學的概念。 首先,回顧七年級所學習過的概念-感覺疲勞來代入,人體感官來測定冷熱程度 (溫度) 並不客觀,所以學習標準的測量工具有哪些。 1. 適用年段 : 國中八年級上冊 2. 教案適用於 : Bb-Ⅳ-1 熱具有從高溫處傳到低溫處的趨勢。 Bb-Ⅳ-2 透過水升高溫度所吸收的熱能定義熱量的單位。 Bb-Ⅳ-3不同物質受熱後,其溫度的變化可能不同,比熱就是此特性的定量化描述。 其次,以微觀粒子的狀態讓學生了解熱能流動的方向、物體溫度變化以及熱量的定義及單位。最後再執行線上模擬實驗,理解並討論什麼是熱平衡。 第三,藉由老師設計的多變因實驗所產生的認知衝突,來引導學生學習實驗變因的設計。最後設計探究實驗來了解「比熱」的特性。

  • thumb

    功和能~就在你身邊

    本教案的設計理念強調脈絡化推理論證,基於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領綱核心素養 與學習重點發展課程目標。同時,配合近年來強調的數位科技融入教學,作者群利用 CWISE 線上平台,發展出數位探究課程模組,讓教師可保持一定自由度,進行同步與 非同步課程教學,亦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1. 適用年段 : 國中九年級 2. 教案適用於 : 康軒版 3-1功與功率 3-2動能、位能與能量守恆 翰林版 3-1功與功率3-2功與動能、3-3位能、能量守恆 與能源 南一版3-1功與功率 3-2位能與動能 跨科 能量與能源 1.生活中的能量形式與轉換

  • thumb

    烤肉知多少

    日常生活中關於熱傳遞的經驗不難察覺,在國小階段也已經安排了傳導、對流和輻射相關概念的學習經驗( INa-Ⅲ-8)。然而,對於生活中熱傳遞的三種形式,學生在識別上常常過於單一,也可能因此產生相關的流言。 本課程針對學習內容部分,由學生日常生活或隔宿露營的烤肉經驗切入,讓學生思考區辨熱的三種傳播方式的原理與生活實例。並以木炭銅鍋的例子,請學生思考其中的熱傳遞情形,察覺熱傳遞在實際狀況中並非單一方式進行。最後,還提供了進階學習單元,以影片引導認識三種熱傳遞方式的微觀觀點,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自學。針對學習表現部分,運用流言追追追以實驗檢視流言的影片,提問引導學生學習實驗變因設計、根據實驗結果推論分析,期望建立學生對生活現象或事物,運用科學原理進行思考和探究的習慣。

  • thumb

    浮沈之間

    懸浮微粒是學生於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科學名詞,懸浮體(suspension)在學術或實務上,特別指將不溶性固體粒子分散在液體中,所形成的粗分散系統,稱之為懸浮液。而本教學課程中的實作評量,主要是讓學生自行設計並模擬製作出一個有懸浮物懸浮於水溶液中的虛擬作品,等同於讓學生使用空瓶添加適量液體後置入水溶液中,或小球置入水溶液中,能呈現出懸浮於水溶液中的實作樣態,在此定義為「液懸體」作品。這與學術界所定義懸浮液中的懸浮體,兩者意義有些許不同,故本課程先在此釋意說明。 1. 適用年段 : 八年級下學期 2. 教案適用於 : 翰林版6-4浮力 康軒版6-4浮力

  • thumb

    折射反應

    折射是波因為速度的改變,而造成前進方向改變的現象,這種現象常發生於波從一種介質進入到另一種介質時。光線的折射是最常見的例子,但任何一種形式的波經過不同介質時都會產生折射。 1. 適用年段 : 國二上第四單元 2. 教案適用於 : 第四章光與色的世界:光的折射與透鏡

  • thumb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關鍵在於學生如何建立模型。這樣的課程設計希望學生能從中學習分析歸納、繪圖、分析資訊與數學等方法,解決問題或是發現新的問題。能將所習得的知識正確的連結到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及實驗數據,並推論出其中的關聯。最後學生能從實驗過程理解較複雜的自然界模型,進能應用在後續的科學理解或生活。 1. 適用年段 : 九年級 2. 教案適用於 : 康軒、翰林、南一九上2-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thumb

    漂浮的未來_2020

  • thumb

    溫度與熱_2014

    本課程使用溫度探測棒進行實驗活動,探索周遭物體的溫度與熱,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透過預測、實測以及比較多種物體溫度,進行反思以學習正確的科學方法。課程內提供多個電腦模擬動畫,幫助師生探索熱傳遞機制的巨觀及分子觀世界、不同物體間的熱傳遞機制、瞭解人對冷熱物體的感知差異來源、進行探究並學習如何產生研究問題及控制變因。課程末節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評論,針對熱傳遞的機制進行概念的反思重組,使學生具備正確的科學原則及批判能力。

化學
  • thumb

    化學反應變辨辯

    藉由日常生活中的物質變化實例,引導學生辨別物理變化及化學變化,由質量守恆科學史及線上實驗,了解質量守恆定律。其次由生活實例巨觀到微觀影片,並透過影片及線上化學反應式數位操作建構化學反應式的符號與意義。 1.適用年級:8年級 2.適用課本單元:翰林版8下1-1常見的化學反應、1-2質量守恆定律、1-3化學反應式

  • thumb

    酯化與皂化

    以米荳子為主角,從戰鬥中的香味武器引出酯化反應,在打鬥後的衣物清潔引出皂化反應,最後則是以清潔家中環境帶出清潔劑的觀念;過程中搭配酷課雲影片、實驗影片、文章閱讀、實作任務及CWISE的互動評量功能為學生學習搭建鷹架、實作及進行學習評量。 1.適用年級:8年級 2.適用課本單元:各版本的有機化合物中的酯化與皂化反應單元

  • thumb

    物質的分分合合

    本系列課程內容為八年級自然科學第二章――認識物質,帶領學生由生活中的巨觀現象探索到粒子的微觀世界。 1.適用年級:8年級 2.適用課本單元:康軒版:2-1 物質的分離、跨科物質的分離;翰林版:2-1 認識物質、2-3混合物的分離;南一版:2-1 認識物質

  • thumb

    化學平衡(改)

    新課綱國中階段的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課程包含了以下三個學習內容: (1)Je-IV-1 實驗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例如:本性、溫度、濃度、接觸面積及催化劑。 (2)Je-IV-2 可逆反應。 (3)Je-IV-3 化學平衡及溫度、濃度如何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透過實驗觀察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在學生學習上,是具體的觀察結果,學生只要看見實驗結果就能馬上接受並學習。接下來要透過觀察實驗結果,引進微觀粒子概念,協助學生思考化學反應的進行與速率變化,進而能在思考建立化學可逆反應的粒子模型,並將建立的模型用來說明及預測化學反應的平衡變化。 1. 適用年段 : 國中八年級第二學期 2. 教案適用於 : 國中自然八下 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的單元

  • thumb

    好小子

    物質的組成為何?那麼小的粒子是如何發現的呢?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離子到底怎麼分呢?透過本專題課程、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好“小”子,回顧一下他們發現的歷程,更要認識他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課程透過線上互動軟體,增加學生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對分子組成的理解,並透過科學史的教學影片認識原子與分子發現的過程,雖然是一段物質不連續的發現,卻是能體驗科學本質,分辨科學知識的確定性和持久性,會因科學研究的時空背景不同而有所變化。 1. 適用年段 : 2. 教案適用於 :

  • thumb

    團隊共同編_米豆子療傷

    將粒子碰撞產生化學反應與找尋約會對象連結,建立微觀觀點之想像基礎,再以實驗驗證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希望不只是現象的探究學習,並能引導學生以微觀粒子角度思考並試著詮釋現象。 1. 適用年段 : 國中八年級下學期 2. 教案適用於 : 翰林版八下第四章反應速率與平衡

  • thumb

    常見的氧化還原與應用(電池)

    藉由日常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實例-鎂帶工廠爆炸,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氧化反應,透過單一事件不同的處理結果,建立活性大小的基本概念。再由動畫的觀察與紀錄,理解巨觀與微觀、狹義與廣義的氧化還原反應;最後由生活中的應用(水果電池)、鋅銅電池運作,建構伏打電池的放電原理,讓學生能於 Determination of EMF of cell 進行基本的探究實作。 1. 適用年段 : 國中九年級 2. 教案適用於 : 翰林版 9下 1-3 鋅銅電池

  • thumb

    酸鹼面面觀

    涵蓋國中自然第四冊─酸、鹼、鹽單元的完整探究與介紹的課程。 以實驗與生活實例,教導學生酸、鹼的基本特性與檢驗,以及酸鹼相遇時的現象。 過程中引導學生應用所學,進行思考與推論,完整習得酸鹼鹽的知識能力! 1. 適用年段 : 國中八年級下學期 2. 教案適用於 : 翰林版 電解質和酸鹼鹽 康軒版 電解質與酸鹼反應 南一版 電解質與酸鹼反應

  • thumb

    濃淡之間

    透過綜合實作、進行這三種「油」的性質探索, 可以讓學生習得「Jb-IV-4溶液的概念及重量百分濃度(P%)。 」 並認識 「百萬分點的表示法(ppm)」 1. 適用年段 : 2. 教案適用於 :

  • thumb

    油?脂!酯!-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透過本評量理解物質可以依據性質而分類 進而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1. 適用年段 : 2. 教案適用於 :

社會性科學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