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available projects: () | root project | source | subject | grade level | duration | comp duration | language | date created | isBookmarked | isRoot | isLibraryFamily | libraryFamilyName | libraryFamilyId | last updated | project title |
---|---|---|---|---|---|---|---|---|---|---|---|---|---|---|---|
![]()
Physical Science |
分級程度 6-8 |
4-5 |
中文
建立 2014/1/8
摘要: 本課程使用溫度探測棒進行實驗活動,探索周遭物體的溫度與熱,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透過預測、實測以及比較多種物體溫度,進行反思以學習正確的科學方法。課程內提供多個電腦模擬動畫,幫助師生探索熱傳遞機制的巨觀及分子觀世界、不同物體間的熱傳遞機制、瞭解人對冷熱物體的感知差異來源、進行探究並學習如何產生研究問題及控制變因。課程末節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評論...,針對熱傳遞的機制進行概念的反思重組,使學生具備正確的科學原則及批判能力。
科技需求: Java (相容性確認) 電腦時數: 4-5 問題/評語: 聯絡WISE 最後更新 2014/1/8 上午 2:57 溫度與熱_2014 (ID: 411)
列印
Physical Science |
分級程度 6-8 |
總時數: 4-5 |
中文
科技需求: Java 教學重點:
本課程分為六大活動:
活動1使用溫度探測棒進行實驗活動,探索周遭物體的溫度與熱,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透過預測、實測多種物體溫度,利用過程中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比較、反思,以了解誤差以及處理誤差的原則。
活動2利用分子模擬動畫提供師生進行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熱傳遞機制的分子觀。
活動3利用巧克力融化的模擬互動,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物質的熱傳導差異。
活動4藉由比較木碗與金屬碗的冷卻過程,進一步探究不同物體之間、物體與室溫之間的熱傳遞,以及觸摸物體的冷熱感覺。
活動5使用模擬動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了解如何形成研究問題,以及根據研究問題控制實驗條件等。
活動6為課程回顧活動,使用下拉式選單以及評論活動提供學生重組一個有關熱傳遞機制的科學原則,並根據自己的理解修改原則句子。
學習目標與標準
熱能從較熱的物體流到較冷的物體直到所有的物體達到相同溫度。
熱能可以在固體中傳導。
不同物質傳導熱的速率也不同。
|
|||||||||||||||
![]()
Earth Science |
分級程度 9-12 |
2-3 |
中文
建立 2014/6/23
摘要: (第二年課程)本課程主要知識為水資源概念,並利用蓋水庫的活動,培養中學生分析、判斷及收集資料的能力。先訓練學生利用圖表分析台灣的水資源現況,接著利用圖片及影片讓學生學習蓋水庫需要的科學知識,如:水文、地質、人文古蹟及生態保育,隨後以水庫軟體提供的擬真情境,讓學生了解社會性科學議題(SSI)的決策方式,從建立判斷準則開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運用資料及解釋資料的能力,並且要求學生提出包含優點、缺點及配套措施的興建報告,最後以口頭發表的形式讓學生聽取不同人的意見,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
|||||||||||||||
![]()
Life Science |
分級程度 6-8 |
2-3 |
中文
建立 2014/6/25
摘要: 藉由議題閱讀與討論,教導學生基因突變、遺傳的基本知識以及應用,在遺傳疾病發生時,我們可以有甚麼樣的選擇與準備,讓我們有面對遺傳疾病時,有多更好的選擇。
在基因轉殖議題裡,還包含有現今社會道德倫理的影響,希望藉由這個教學,可以帶領他們跳脫道德倫理的框架,思考轉殖技術會對人類帶來的好處與幫助!
|
|||||||||||||||
![]() |
|||||||||||||||
![]()
Earth Science |
分級程度 6-12 |
2-3 hours |
Chinese
建立 2015/7/20
摘要: 利用線上星圖軟體與天球模擬軟體,引導學生觀察恆星視運動,配合鷹架式由淺入深的問題討論,幫助學生了解恆星的周日運動與周年運動。
標籤: 恆星視運動、周日運動、周年運動 科技需求: Java, 需到電腦教室使用可以上網的電腦,學生以CWISE帳號登入「星星的運動」單元進行學習與作答。 (相容性確認) 電腦時數: 2-3 hours 問題/評語: 聯絡WISE 最後更新 2015/7/20 上午 9:33 星星的運動 (ID: 1784)
列印
Earth Science |
分級程度 6-12 |
總時數: 2-3 hours |
Chinese
科技需求: Java, 需到電腦教室使用可以上網的電腦,學生以CWISE帳號登入「星星的運動」單元進行學習與作答。 教學重點:
1. 配合課綱:
主題二「太空中的地球」中的「從地球看星空」的「認識星空」的「知道星空具有周日與周年的規律性變化。」
2. 配合單元:
高一基礎地球科學上冊「燦爛的星空」中的「星星的運動」。
3. 第一堂課單元進度:
(1)地球人的視界、(2)周日運動
4. 第二堂課單元進度:
(3)周年運動、(4)周日周年在一起
學習目標與標準
1. 能了解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名詞與運動形式。
2. 能從觀察同一天、不同時刻的線上星圖軟體擷取影片,歸納恆星周日運動的特徵。
3. 能從觀察與操作線上天球模擬軟體的過程中,學習與歸納出不同方位的恆星周日運動視軌跡。
4. 能從觀察同時刻、不同天的線上星圖軟體擷取畫面,歸納恆星周年運動的特徵。
5. 能逐步跟著鷹架式由淺入深的問題與示意圖,了解恆星周年運動。
6. 透過配合題,統整恆星周日運動、周年運動,與其之間的關係。
|
|||||||||||||||
![]()
Earth Science |
分級程度 6-8 |
2-3 hours |
Chinese
建立 2015/7/20
摘要: 本課程主要概念為彩虹形成的原理,利用「北海岸一日遊」的學習情境介紹在旅遊中的科學概念!
標籤: 彩虹、光學 科技需求: Java (相容性確認) 電腦時數: 2-3 hours 問題/評語: 聯絡WISE 最後更新 2015/7/20 上午 9:33 彩虹的故事 (ID: 1785)
列印
Earth Science |
分級程度 6-8 |
總時數: 2-3 hours |
Chinese
科技需求: Java 教學重點:
利用「北海岸一日遊」的學習情境介紹在旅遊中的科學概念,並透過網路資訊的收集判斷在學校中哪一個地方可以到或製造出彩虹,最後我們要驗證是否可以在校園內看到美麗的彩虹!
學習目標與標準
透過一系列的動畫,先將重要光學概念複習一下,也順便學習國三地球科學有關天氣的部分,這樣學生對彩虹形成的原因會有更好的想法!
|
|||||||||||||||
![]()
Earth Science |
分級程度 9-12 |
4-5 hours |
Chinese
建立 2015/7/20
摘要: 本單元是以「雲」為主體,從雲在地表的分布及外貌,感受地表的大氣流動及水氣凝結,從而知道雲與天氣、氣候的相關性。此單元大致分為三個段落:
一、 天有不測風雲:觀察全球衛星雲圖的動態影像,建構出全球大氣環流的模型。二、坐看風生雲起:從卷狀雲、層狀雲與積狀雲三種雲的基本型態為辨識基礎,知道不同型態的雲是受到不同的氣流條件或氣象因子所影響,甚至...在積雨雲等出現時會發生不穩定的天氣。三、俯視雲象萬千:從紅外線與可見光衛星雲圖檢視出雲的特徵,再進一步從衛星雲圖的動態影像中,辨識出鋒面、颱風及寒潮等天氣系統的演變
標籤: 大氣環流、雲種、衛星雲圖、天氣系統 科技需求: Java, QuickTime (相容性確認) 電腦時數: 2-3 hours 問題/評語: 聯絡WISE 最後更新 2015/7/20 上午 9:34 衛星雲圖 (ID: 1786)
列印
Earth Science |
分級程度 9-12 |
總時數: 4-5 hours |
Chinese
科技需求: Java, QuickTime 教學重點:
大氣運動很難直接觀測,但藉由雲的種類與運動可以間接推測大氣的運動。本單元課程提供大量雲的照片與動畫,讓學習者能直接由現象的觀察,再藉由分辨異同、歸納特徵、進而推測成因,來達到認識大氣環流、雲種與天系系統的目標。
學習目標與標準
主要出自課綱:7地球環境的監測與探索 7-5 地球環境的現代觀測技術 8地球環境的特徵 8-3 多變的天氣
(1)能藉由全球常期雲的變動推測大氣環流模型;
(2)能區分雲外觀的特徵並加以分類;
(3)能由雲的特徵推測成因;
(4)能區分可見光與紅外線衛星雲圖索代表的意義;
(5)同時利用可見光與紅外線衛星雲圖來判別雲的特性;
(6)能利用衛星雲圖推測鋒面、寒潮、颱風等天氣系統。
|
|||||||||||||||
![]()
Earth Science |
分級程度 9-12 |
10-11 hours |
Chinese
建立 2015/7/20
科技需求: Java (相容性確認) 電腦時數: 2-3 hours 問題/評語: 聯絡WISE 最後更新 2015/7/20 上午 9:34 國三地球科學-四季成因(課程) (ID: 1787)
列印
Earth Science |
分級程度 9-12 |
總時數: 10-11 hours |
Chinese
科技需求: Java 教學重點:
先以異例動畫引發學生對其先備知識的懷疑,接著協助學生以科學探究的過程,搭配SeasonSim模擬動畫,探討四季成因。
學習目標與標準
1.學生能了解四季變化的成因。
2.學生能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
3.學生能以科學探究的過程,探討他們感興趣的科學主題。
|
|||||||||||||||
![]()
Earth Science |
Chinese (Traditional)
建立 2019/4/9
摘要: 課程介紹:
" 藍色的地球 "與" 海洋行星 "都是我們對地球美麗的稱呼,但是美麗的海洋受到人類汙染影響,慢慢地的純淨不再。科學家甚至發出警告:2050年海洋塑膠垃圾將比魚類還多。本課程由減塑議題引發動機,慢慢道來海洋污染的來源、海洋汙染現狀、海洋汙染對生態以及人類的影響、減塑正確概念與行動策略...。引導學生正視生活中濫用塑膠的嚴重問題...。
課程特色 :
海洋汙染再嚴重,對於生活在陸地上、甚少接觸海洋的我們而言,卻難以發現其嚴重性。 因此課程中透由大量影片、圖片,讓學生能了解海洋汙染現況外,還特別設計校外淨灘、室內觀察塑膠性質與塑膠微粒的實驗活動、軟體模擬洋流輸送垃圾的模式、規劃發現並統計生活中塑膠使用的狀況,最後進行行動宣言或設計減塑策略。希望藉由多元學習方式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課程學習目標首重以〝情意〞,故教學過程中主要可借用各段影片、圖片、活動、分享來串接,一些節錄文章、資料表格可以附錄、備用的方式提供,讓同學需要時自行參閱,取代一般講述式的知識介紹。
本教案由麗山高中萬義昞教師與景興國中陳琼輝教師、涂真真教師、裴怡寧教師、黃思婕教師、楊瑜君教師、曾柏融教師、陳淑捐教師、林敏蓉教師共同開發。
|
|||||||||||||||
![]()
Physics |
Chinese (Traditional)
建立 2020/1/8
摘要: 本課程是以設計綠建築、選擇屋頂綠化方案等情境,讓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活動。首先介紹綠建築的相關概念,引領學生思考設計建築物時,因應臺灣地區溼熱氣候所應考慮的因素,以減少能量需求。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找出綠建築的判準、設計建築物,並進行分享與回饋,呈現所學成果。
本課程的發展活動為「選擇屋頂綠化方案」以達成節能減碳的效果。
每一組位於不同建築物...,每位同學扮演不同樓層的住戶。每位學生先以各住戶的角色設身處地思考選擇屋頂綠化方案時,所評估的項目與條件,再經過住戶會議(小組討論)找出各大樓的共識,選定各大樓的最佳方案。
最後,透過分享與回饋,察覺各方案的優點、缺點,也進一步討論配套措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系統思考與溝通表達的能力,期能解決生活情境上所遭遇的問題。
|
|||||||||||||||
![]()
Earth Science |
Chinese (Traditional)
建立 2021/7/21
摘要: 前言: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行動刻不容緩!! 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聯合國在2015年為全世界訂定出的一系列期望,希望能在2030年實現。目前共有17個核心目標(Goals)、169個細項目標(Targets)、230個參考指標(Indicator)。 倫敦地質學會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IUG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心(UNESCO),提出地球科學能夠貢獻於永續發展不同面向的行動方案,臺灣的高等教育與國民教育亦在近幾年開始將永續發展做為終極的教育目標之一。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登錄世界各國5447個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行動方案,做為未來行動的參考依據。
|
|||||||||||||||
![]() |
|||||||||||||||
![]()
Life Science |
Chinese (Simplified)
建立 2021/9/22
摘要: 環境中的植物種類與數量對於生態上的平衡與環境因子有顯著的影響;本課程目標為帶領學生探討環境因子如何影響植物的生長與植物生長於適當的環境後如何顯著的影響環境因子。課程規劃首先帶領學生閱讀影響植物生長因子的相關科學文章,以此讓學生理解植物的生長受到土壤性質、pH 值、濕度與光照等因子的影響。接著在以引導式科學探究實驗引領學生設計實驗探討哪些操...縱變因可能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同時,探討植物在生長之後對於環境因子影響,最終探討不同種類植物苗的固土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習得:植物的生長受到哪些環境因子的影響、植物也會影響環境中的部分環境因子、設計實驗的能力、植物的根部對於土壤介質有固定能力等相關內容。
|
|||||||||||||||
![]()
Physical Science |
Chinese (Traditional)
建立 2021/9/23
摘要: 日常生活中關於熱傳遞的經驗不難察覺,在國小階段也已經安排了傳導、對流和輻射相關概念的學習經驗( INa-Ⅲ-8)。然而,對於生活中熱傳遞的三種形式,學生在識別上常常過於單一,也可能因此產生相關的流言。
本課程針對學習內容部分,由學生日常生活或隔宿露營的烤肉經驗切入,讓學生思考區辨熱的三種傳播方式的原理與生活實例。並以木炭銅鍋的例子,請學生...思考其中的熱傳遞情形,察覺熱傳遞在實際狀況中並非單一方式進行。最後,還提供了進階學習單元,以影片引導認識三種熱傳遞方式的微觀觀點,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自學。針對學習表現部分,運用流言追追追以實驗檢視流言的影片,提問引導學生學習實驗變因設計、根據實驗結果推論分析,期望建立學生對生活現象或事物,運用科學原理進行思考和探究的習慣。
|
|||||||||||||||
![]()
Life Science |
Chinese (Traditional)
建立 2021/9/26
摘要: 以市郊學生為設計對象,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能對人體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有初步的概念欲認識,第一階部分利用均一教育平台提供的教學影片講解課本內容,並加入延伸資訊,第二部分以人類與傳染性疾病的對抗歷史,引入第一支疫苗的溯源影片介紹,期間用問答或討論的方式培養學生深入了解的能力,第三部分帶入這兩年的新冠疫情相關報導,提供網路資源讓學生對新冠疫情有初步...了解,並選擇相關資訊做成報告,第四部分以新冠肺炎疫苗產生的種類與原理探討,讓學生接觸時事,探索並了解與切身相關的議題。
|
|||||||||||||||
![]()
Earth Science |
Chinese (Traditional)
建立 2021/9/26
摘要: 全球均溫逐年上升,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災變天氣...等新聞更是時有所聞。而台灣要面對的不僅是氣候變遷,更是氣候緊急狀態,不能只是口號上的宣導,而是必須做好因應的措施。氣候變遷影響的不只有溫度、降雨及海洋系統的衝擊。更影響了陸域、海域棲地與生態、農漁畜牧業生產與發展、人類健康等,可知氣候變遷並非一國或是一個產業的事,而是互相影響、息息相關...,然而台灣並非聯合國的成員國,也無簽署國際公約,如何面對全球議題並採取行動,則是我們現在應該學習的。
|
|||||||||||||||
![]()
Earth Science |
Chinese (Traditional)
建立 2021/9/26
摘要: 將課程內容嵌入線上科學探究平台 CWISE,搭配線上免費模擬太陽位置的軟體3D Sun-Path(http://andrewmarsh.com/software/sunpath3d-web/),可以改變地點、時間,也可以任意拉動改變視角,引導同學們觀察和比對模擬軟體及真實影片,再利用教師自製簡易模型教具(保麗龍球分別代表地球和太陽、竹籤為...不同緯度的地球人),實際模擬日地位置關係,並拍照標註不同季節、不同緯度的地球人所見的太陽位置,彙整設計線上即時測驗;最後透過看教師在不同緯度拍攝的 VR 影片,希望將身歷其境的感受深植同學們的心中,讓同學們期待有一天能學以致用,到世界各地旅行時,能去觀察當地的太陽視運動!
|
|||||||||||||||
![]() |
|||||||||||||||
![]()
Life Science |
Chinese (Traditional)
建立 2021/9/26
摘要: 「能量流動」是貫穿宇宙萬事、萬物的共通法則,是自然科學重要的跨科概念,在國中自然科教學中,七年級安排在上學期學習細胞的構造、生物體的營養,其中前者簡略地提到呼吸作用,後者包括營養成分、光合作用與消化系統;而在下學期時,則用食物鏈、能量塔表述了生物如何將環境間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因為教材分散在上下冊的不同單元,導致學生多記憶破碎的知識,無...法建構物質與能量的統整概念。本課程設計為一延伸統整教材,使學生能夠從生活情境中察覺能量的存在與流動,並透過分子模型的操作,建構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為相反的反應式,了解物質在生物與非生物世界間的變化轉移。
|
|||||||||||||||
![]()
Earth Science |
Chinese (Traditional)
建立 2021/10/7
摘要: 本課程主要讓學生知道再生能源與太陽能的關係,並瞭解再生能源發展的現況與困境。課程從學生熟悉的水循環開始,引導學生發現水循環過程其實是一個太陽能轉化的過程,而再生能源主要的能量來源就是太陽能,且蘊藏在我們周遭。
接下來從颱風的生成過程及人類利用水力的方式,思考增加再生能源密度,及取用再生能源的方法,特別是注意供電應配合需求,及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
最後,以提出新創計畫的方式,讓學生閱讀再生能源的發展現況,鼓勵學生發揮創新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再生能源的困境提出解決方案,並進行分享。
|
|||||||||||||||
![]()
Physical Science |
Chinese (Traditional)
建立 2022/5/17
摘要: 日常生活中關於熱傳遞的經驗不難察覺,在國小階段也已經安排了傳導、對流和輻射相關概念的學習經驗( INa-Ⅲ-8)。然而,對於生活中熱傳遞的三種形式,學生在識別上常常過於單一,也可能因此產生相關的流言。
本課程針對學習內容部分,由學生日常生活或隔宿露營的烤肉經驗切入,讓學生思考區辨熱的三種傳播方式的原理與生活實例。並以木炭銅鍋的例子,請學生...思考其中的熱傳遞情形,察覺熱傳遞在實際狀況中並非單一方式進行。最後,還提供了進階學習單元,以影片引導認識三種熱傳遞方式的微觀觀點,讓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自學。針對學習表現部分,運用流言追追追以實驗檢視流言的影片,提問引導學生學習實驗變因設計、根據實驗結果推論分析,期望建立學生對生活現象或事物,運用科學原理進行思考和探究的習慣。
|
您目前沒有已歸檔專題